top of page
Worker with Ladder

​龍眼主題館概說

營養師表示,龍眼又稱為桂圓、福圓、圓眼,盛產在5月至8月階段,龍眼富含鐵、鉀、鋅,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、調控血壓、也能提升免疫力。且從中醫的觀點來看,龍眼具有開脾健胃、養血安神作用。

如何挑龍眼?

挑龍眼A撇步

✔枝幹完整:以與枝幹相連的龍眼為優先選擇,因為脫落的單顆果實風味較差且更容易長重、腐壞。分枝較少的龍眼,可能是生長時為提供足夠養分,而做了「疏果」的動作,果實甜度會比較高。

✔果皮色澤:各品種龍眼的外殼顏色不同,但若表皮顏色發黑,代表已經過熟或存放過久,新鮮度不佳。看完色澤,可以用手指在果殼上輕摸,果皮略帶果粉者佳,若有粉粉的感覺及表示比較新鮮。

✔果實飽滿:果實完整、無裂果且飽滿硬挺者最好,挑選時用手輕按果實,如果果實太軟,表示水分跟甜度都不足;也可以拿起整個枝幹搖晃,垂墜度佳代表水份充足。

✔試吃果肉:傳統市場通常可以試吃,優質的龍眼肉應呈現半透明且剝開時無汁液溢出,果殼間也不會有一層薄膜包覆。

木鉛筆和筆記本

​龍眼品種介紹

粉殼龍眼

image.png

粉殼龍眼
台灣主要栽種、產量也最多的品種,因為成熟時果皮上的果粉比其他品種都還要多,故稱之「粉殼」。特色是甜度高、果實大,適合當水果享用或是烘焙成龍眼乾。

紅殼龍眼

image.png

紅殼龍眼
成熟後果皮呈現赤褐色,又名「湖底」,主要產地在臺南,在南部也最受歡迎。特色是果肉比率多,口感軟、水分較多;因為烘焙後品質依然很好,很適合用來加工成相關食品。

青殼龍眼

image.png

青殼龍眼
因成熟後果皮呈現淡黃褐微帶點淡青綠色,又名青皮。和紅殼一樣果大核小,果肉結實、甜度更高;最大特色是採收後果色不易變質、耐儲存,不過產量較少、較不普遍。

十月龍眼

去背3-removebg-preview.png

十月龍眼
台灣栽種最晚熟的品種,到了10月仍可採收。果實碩大,甜度也高,但收成期也容易遇到颱風,所以價格略高。

bottom of page